|
淘宝代运营|袁隆平先生走了,留下两个未圆梦时间:2021-05-22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据报道,今年3月10日,袁隆平院士在三亚杂交水稻研究基地摔倒,引发身体不适。4月7日,转到长沙住院治疗,2021年5月22日,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长沙逝世。 乡村教师成了“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30年9月7日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1953年,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 1960年7月,袁隆平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随后他把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尝试产生杂交品种。 1961年春天,袁隆平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在试验稻田中找到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经人工授粉,结出了数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株种子。1974年,袁隆平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次年,又成功攻克了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平均增产20%。 袁隆平年轻时 全世界都没做成的杂交水稻竟然被一个乡村教师做成了。“袁隆平”一夜间成了大名鼎鼎的“杂交水稻之父”。 198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后来,袁隆平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其实谈不上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他总是这样回答。 两个梦想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向世界发出“谁来养活中国” 的疑问。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已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 “我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说,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也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为了这两个梦想,数十年来,袁隆平一直坚守在科研一线,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不从事杂交水稻,我的生活就没有意义了。” 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已是耄耋之年,但袁隆平没有停止探索。他又给自己下了另一个任务——海水稻。 袁隆平在第四届国际海水稻论坛上演讲 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有耐盐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等特点的水稻。 “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是不毛之地,其中将近两亿亩可以种水稻。十年之内发展耐盐碱水稻一亿亩,按照每亩300公斤收成计算,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 自2012年,袁隆平就带着研究团队,在山东青岛、东营开始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的研发。 2018年10月,袁隆平团队首次在城阳上马、新疆喀什、陕西南泥湾、黑龙江大庆、浙江温州和山东东营五大主要类型盐碱地上进行“海水稻”试种并结合“四维改良法”进行盐碱地稻作改良的示范测产,最高亩产为669.24公斤,耐盐碱水稻试种取得初步成功。 去年6月,袁隆平团队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在盐碱地里长出了水稻。 同年秋天,全国10万亩海水稻即将迎来丰收季之时,淘宝天猫消费者也在用购买海水稻的方式支持袁隆平的新事业。 勉励青年人,自称“我不过是个幸福的老头” 在工作中,袁隆平兢兢业业,但在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可爱、随性之人。 在袁隆平任教的的湖南农业科学院里,无论男女老少,无论他的学生还是同事,都不称袁隆平为“袁院士”或者“袁老”,而是叫他“袁老师”。袁隆平曾表示,“叫我袁老师就好了,叫袁老师亲切。” 袁隆平日常生活爱好也有很多:游泳、排球、唱歌、拉小提琴,还会英语、俄语两门外语。 在一次接受央视采访的过程中,袁隆平就自豪地说:“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锻炼,游泳比赛可是武汉市第一名啊!” 袁隆平将小提琴称之为“最能触及灵魂深处的声音”,最喜欢的是古典小提琴曲。不过,他并不夸大自己的水平。一次媒体采访,他直白回答:“我的小提琴技术不行,是个南郭先生。中央电视台有次录节目,后面有个小提琴高手在拉,我在前面只是做个样子。” 大学里,袁隆平还是合唱团的成员,专门唱低音,喜欢经典老歌,苏联歌曲《喀秋莎》、英文歌《Old Black Joe》都是他常唱起的歌。 尽管已是世界名人,获奖无数,但袁隆平说:“我不过是个幸福的老头。” 正是因为他的可爱、随性,此前,还曾因可爱表情包及发言,引起热议。 90岁接受媒体采访时,袁隆平曾给年轻人们赠言:“年轻人是我们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今天是桃李芬芳,成长起来就是国家社会的栋梁。” “年轻人应该有理想,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理想。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不能为了钱去努力奋斗,要为实现理想去奋斗,你真正努力奋斗了,自然会有这个回报的。” 2004年,袁隆平荣获感动中国人物大奖,颁奖词是这样说的:“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