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杭州淘宝代运营|非遗银丝比头发还细,传承千年的宫廷技艺成淘宝爆款
详细内容

杭州淘宝代运营|非遗银丝比头发还细,传承千年的宫廷技艺成淘宝爆款

时间:2021-08-06     【转载】

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想为东京奥运会上的健儿做点什么,哪怕加加油都是好的。”80后王晓璐是一名典型的“非遗二代”,她的母亲道安为国家级非遗项目“银花丝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7月30日,马龙在东京奥运会夺冠后,对着镜头比心的画面让王晓璐印象深刻。她正在为自家非遗淘宝店筹备新品,便以此为灵感,设计创作了一幅马龙比心的银丝画,还分享到短视频平台上。新奇的设计、热血的情怀,有数万名网友为这幅银丝画点赞。

王晓璐为奥运会冠军制作的银丝画

报废率超过50%,手艺人为制作银花丝磨平指纹

银丝画制作利用的银花丝技艺,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银丝画制作工艺复杂且精细,拉丝、平填花丝、焊接、化学处理……总计有30多道工序。拿拉丝而言,最细的丝仅为0.08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王晓璐介绍,母女二人的工作室一年拉的银丝接近6万米,足足可以绕奥运会标准跑道150圈。

“银制品容易热胀冷缩,焊接时把握不好非常容易报废,”王晓璐介绍,在焊接环节,没经验的师傅报损率甚至会超过50%,即使对那些有经验的老师傅们,报损率仍然有20%左右。焊接过程中为了保证火焰稳定,既不能开空调也不能开风扇,长时间焊接过后,师傅们脸就像“关公”一样红。

银花丝制作中的焊接工艺

制作过程中,师傅们还需要用手指来“压银丝”。长此以往,很多人的指纹都被磨平了,工作室也不得不放弃指纹打卡。

银花丝作品中制作每一个花纹都需要使用手指的力度

制作门槛高导致银花丝的从业人数不容乐观。在上世纪80年代的鼎盛时期,成都金银制品厂有300余人从事银花丝的制作,销售以外贸订单出口为主。到了90年代,出口贸易订单的减少导致企业发展遭受重挫。1997年企业改制后大批银花丝工人下岗,本就因精密分工导致被分解的工艺,更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与同样被誉为成都“四大名旦”的蜀绣、竹编、漆器相比,银花丝的从业者人数也是其中最少的。

只要有市场,非遗技艺就不会失传

正因太过辛苦,道安起初并不希望女儿从事银花丝的制作。然而耳濡目染下,王晓璐仍对银花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上大学的时候我就萌生了为自己设计首饰的想法了,”王晓璐说,她把设计图纸交给师傅们,但师傅和妈妈都非常不看好她的设计图。他们一边制作耳环一边全都摇头,“你这个太夸张了,不可能有人买的。”

出乎意料的是,王晓璐设计的饰品不光在毕业展中大放异彩,被老师、同学纷纷买走,在一次和母亲共同参加的展会上,她的作品卖得比母亲的还要好。

王晓璐认为,“只要有市场,非遗技艺就不会失传。”2015年她抓住互联网的机会,开了一家以母亲名字命名的淘宝店“道安银花丝”。

然而很快她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银花丝作为一种典型的宫廷技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作品大多为宫廷享用,并赐封疆大吏,有功之臣。到了上世纪90年代,银花丝作品仍要卖到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绝非普通家庭可以消费。大众对其认知度较低,淘宝店的订单也并没有王晓璐想的那样多。

2019年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谈期间,银花丝被作为非遗典型代表展示

为了让银花丝这门“宫廷技艺”更好地走入寻常百姓家,她开始把更多小巧实用的银丝画、小首饰搬上了淘宝。它们大都不超过1000元,甚至还有100-300元的首饰。利润虽不高,却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银丝画这门非遗手艺。

在淘宝上,再遥远再小众的非遗技艺也能找到同好

像王晓璐这样把非遗搬上淘宝店的人并不在少数。今年7月发布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淘宝上非遗类活跃手工艺店铺数量已超过25000家,截至6月底有14个非遗产业带在淘宝上年成交过亿;从成都银花丝到佛山石湾公仔,从苏州核雕到贵州苗族蜡染……在淘宝上,再遥远再小众的非遗技艺也能找到同好。

“一些买家的反馈对我们也很有启发”,王晓璐回忆,之前店铺宣传页上有一个蝴蝶图案,很多人都来咨询能否根据这个图案制作一款饰品。于是她就研发出了一款蝴蝶吊坠,这款产品现在仍是店铺中的畅销款。此外,她还会结合一些贴近大众认知的灵感来创作,例如大熊猫、三星堆面具和兵马俑。

王晓璐根据大众熟知的概念进行银丝画创作

慢慢地,店铺的生意也好了起来。有一次店铺还被推荐到了淘宝首页,“当时要发货的商品从门前沿着墙排了长长的一条队”,王晓璐笑着说。

去年疫情期间,线下店铺被迫停业。她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淘宝店铺的运营商。通过加入“淘宝手艺人”的平台,店铺的生意得以维系,工作室中十几名师傅的生计也得到了保障。王晓璐回忆,“可以说多亏了淘宝,才让我们的非遗事业得以传承。”

其实,非遗产业在淘宝的快速发展,还有平台的大力扶持。据悉,淘宝为手艺人们提供了逛逛、直播等内容渠道,并为非遗店铺的日常运营提供支持。过去一年,非遗直播场次达到了380万场,其中有85%都是商家自播。

“除了商家工具和日常指导,每年我们也为手艺人们提供专属的曝光机会,比如非遗购物节等等。”淘宝手艺人业务负责人湘南表示:“对非遗传承人而言,淘宝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也是一个展示的窗口、传播的渠道。”


网站导航

铸淘电商 保驾护航



专业;专注;专心

 “铸淘”── 千锤百炼,百炼成淘。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并非偶然的


TEL

18758141869

扫一扫关注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浏览
手机站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