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天猫代运营|这届奥运的另一个关键赛场,“中国队”也赢了时间:2021-08-13 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奥运代表团斩获38金32银18铜,体育健儿们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表现感动了无数观众。 而在17天、9500个小时的赛事视频背后,还有一支“中国梦之队”,他们用硬核技术展现着“中国力量”。 阿里巴巴奥运云转播支持团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是历史上第一次“云上奥运”:由于几乎没有现场观众、完全依靠电视网络直播,全球观众只能通过数字转播在“云端”互动。 这对数字技术考验极大。阿里巴巴与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OBS)联合打造了奥林匹克转播云(OBS Cloud),首次通过云技术将这场体育盛宴带给全球观众。让这一创举能够得以实现,离不开阿里巴巴工程师和业务人员的技术支持。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为阿里技术点赞。他表示:“这届奥运是数字化水平最高的一届奥运会,如果没有阿里巴巴,我们有很多东西是无法实现的。” 85后女工程师,在国旗下为奥运保障 OBS Cloud的首次使用,旨在为全球奥运授权转播媒体提供服务。而当日本由于疫情决定空场后,“云上奥运”的项目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责任和意义。 今年6月,85后阿里工程师朱倩接到了要来东京驻场保障“云上奥运”的任务。经过周密筹备,她在7月14日抵达东京,之后一直待在OBS国际转播中心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进行对接和调试。 朱倩在东京奥运会现场工作中 生活中,朱倩是个体育迷,她喜欢的运动赛事是游泳和乒乓,最喜欢的运动员是张怡宁。由于这次转播保障工作需要坚守在电脑前,虽然身在东京赛场,朱倩也只能通过屏幕来观看奥运,但能够如此近距离地参与奥运会,已让她感到十分兴奋。 回想起奥运开幕时的场景,朱倩记忆犹新。全球转播开始后,保障OBS的客户顺利对接所有云上视频资源是第一要务。虽然办公室里配备了转播大屏幕,但直到中国奥运代表团准备入场时,她才“忙里偷闲”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这真的是最特别的一次观看开幕式的经历。”朱倩坦言,“当时有很多不同国家的工作人员都在为各自祖国摇旗呐喊,我突然就觉得特别迎合奥林匹克的新口号‘together’(团结)。” 每一届的OBS办公中心都有一个惯例,各国的工作人员会带上他们的国旗,朱倩也特别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就挂在她的工作区域上方。“在国旗之下为奥运保障,然后见证中国代表团入场,真的太荣耀了。”朱倩说。 朱倩在OBS办公中心挂上了五星红旗 为保障奥运转播,工作强度很大。大半个月来,朱倩与同事们采取“两班倒”的方式提供7x24小时的云技术服务支持:负责早班时,她一般5点多起床,然后乘班车在7点准时到达国际转播中心,一直忙到下午三四点,等对接完工作回到酒店也就到了下午五六点;晚班则是从下午五六点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 比赛首周的某天夜里,朱倩在与客户交谈中注意到一个细节,“云上奥运”某项目往欧洲上传数据的速率要比其他地方慢8%。她排查后发现,当天赛事较多,系统积压大量视频,客户由于应用层代码编写有误,导致NAS盘(网络附属存储盘)性能下滑。 严格来说,这算不上故障,只是基础保障之外的调优,朱倩仍全力以赴。她迅速拉通后方的产品与保障团队,帮助客户定位原因,连夜拿出优化方案。等她从国际转播中心走出时,东京湾晴空一片,已是早晨7点。 朱倩在东京奥运会现场 朱倩说,当每天听到客户的反馈都是“All good”的时候,就是对她的工作付出最好的肯定和回报。 为17天筹谋3年,撑起全球数十亿观众的迸发量 为保障首届“云上奥运”,阿里云在杭州、北京、东京、法兰克福、圣马特奥等地拉起了一支近两百人的专家服务团队。 朱宏刚,来自阿里云驻法兰克福的技术服务团队,此前在德国工作了十多年。7月8日,他直接从欧洲奔赴东京,作为第一批驻场工程师提供全面技术服务。 从左至右:阿里云工程师朱倩、陈海涛、朱宏刚 早在2018年,阿里云就开始与OBS 打造OBS Cloud。2019年,朱宏刚加入“云上奥运”项目组,为2020东京奥运官网及转播云的启动做筹备工作,见证了项目一步步走向成熟。 尽管东京奥运宣布延期一年,阿里云没有被打乱节奏,有条不紊地完善在杭州、东京、新加坡、法兰克福等地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维保障,通过骨干网络的内部相连,建构了高质量网络传输设施,为内容分发到世界各地打下了基础。 除了更满足防疫需求,云技术在东京奥运的大规模应用也大幅节省了人力和物质成本。相比起上一届里约奥运,“上云之后”的国际转播中心面积缩小25%,现场工作人员减少27%,但比赛转播的视频数量却没有减少。最终,本届奥运输出的报道比上届多30%,是奥运历史之最。 “这次云上奥运的转播效果超过我们的预期。”朱宏刚说,“尤其是阿里云的弹性扩容能力,在这次奥运会转播应用上很有优势,在流量暴增时可急速扩容数倍应对,这是OBS在物理机房时代难以灵活实现的。” 对于观众直观感受而言,这是“最清晰”的一届奥运会。日本NHK电视台全程采用8K超高清画质转播,清晰度是1080p网站视频的16倍,运动员在赛场镜头下的各种细节都可以纤毫毕现。 这也是观看方式最丰富的一届奥运会,比如通过阿里巴巴与英特尔共同开发的3D运动追踪技术(3DAT),可以在第一时间360°精确分析运动动作的力学依据。此外,还有VR、AR和5G云技术等,让观众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奥运比赛。 奥运授权转播媒体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ABU)总部位于吉隆坡,与阿里云合作已久,第一次在奥运会感受云转播技术ABU的体育部主任蔡燕江,也点赞了“云上”转播体验。 ABU体育部主任蔡燕江 “以往,我们转播奥运会需要抵达现场,在国际广播中心或赛场搭建转播设施,派遣大量工作人员、斥资不菲。但本届奥运会大幅节省时间和成本,还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内容。”蔡燕江说。 过去三年,阿里云“云上奥运”项目组进行了多次“突袭演练”:模拟赛事可能出现重大故障、系统遭遇大规模攻击等状况,建立了一整套应急处理流程机制,可以在最快速度内完成响应、集结,给出解决方案,从而保障“云上奥运”的可靠性。 奥运进入“云时代”,让云技术支持更多体育赛事 针对这届“空场”奥运,“云上奥运”项目组还探索了更多数字化的新技术。 比如,由工程师张浩与团队开发一年多、为奥运媒体工作者打造的“阿里巴巴数字云徽章”(Cloud pin),可以通过“对碰”交换各自的数字名片、社交账号信息,还拥有计步功能,记录下媒体工作者为奥运奔走的每一步。 阿里巴巴数字云徽章 结合云计算与智能穿戴设备,阿里云工程师还开发了一套用于保障场馆地勤人员的中暑预警技术。工作人员配戴一款可实时测量人体的温度和心率的“特殊耳机”,通过云端对体征、环境参数的分析,可为每位工作人员的中暑风险等级做出评估。系统对于高危人员会发出警报讯息,提醒其及时补水、避暑。 阿里云工程师开发中暑预警耳机 基于阿里云的全球覆盖与加速支持,工程师联手东京奥组委启动名为“Make Your Cheers”的项目,通过在官网录制视频的形式,鼓励全球观众给赛场的运动员加油打气。截止到奥运闭幕,有超过2亿人次的观众通过该方式实现“云加油”。 云技术在东京奥运会的顺利应用,标志着未来体育赛事在全球展现方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建立起了全新的技术标杆。 历届奥运赛事都是前沿科技的首发阵地、见证着最新技术的变迁。 1936年柏林奥运会,奥运第一次实现“电视转播”;1964年东京首次举办奥运会时,借助卫星通信系统,实现了无时差全球转播;在1972 年札幌冬季奥运会上,全球媒体转播可选择他们想要播放的镜头,OBS初见雏形;2000年悉尼奥运首次实现“网络奥运”…… 2000年悉尼奥运会转播设备 如今,“云上奥运”成为2020东京奥运技术革新的最大亮点。 OBS首席执行官埃克萨科斯评价,这可能是电视广播行业自从引入卫星传输的半个多世纪来最大的技术变革。 这一次上云的顺利实现,也让阿里云工程师们有了新的目标。“有了东京的沉淀和积累,北京冬奥会将进一步实现全面的上云。” 8月8日闭幕式当天,朱宏刚正值夜班,只能在办公室与客户简单的庆祝。他仍不能懈怠,将继续接下来残奥会的技术保障,直至9月5日。 “在未来,阿里云也有望为全球更多的国际赛事与活动,贡献一份来自中国的技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