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淘宝代运营|蛋壳公寓再被执行1.4亿,谁还记得那些被“收割”的年轻人时间:2021-09-13 没想到,蛋壳公寓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眼帘,竟是一则被强制执行超1.4亿元的消息。这家从去年起深陷资金链断裂风波的公司,被执行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8亿元。蛋壳公寓创始人兼CEO高靖,也已身背数十条限消令。 它的辉煌时代离今天并不远:2020年1月,蛋壳公寓赴美上市,凭借漂亮的资本故事创下27亿美元市值。但在短短一年后,市值蒸发80%,仅剩不到3亿美元。今年4月,蛋壳公寓从纽交所摘牌,故事走向终结。 浪潮退去,裸泳者一目了然。 蛋壳公寓的兴盛,是那个时代造富神话的缩影之一;连它的颓势,也有无数个长租公寓的“暴雷”作为铺垫。说它是一个时代的见证者,并不为过。 去年11月的一个晚上,我曾经去过一趟蛋壳公寓杭州分公司。那时蛋壳的风波初起,大门紧闭,几个人挤在门厅里,好像商量着什么事。 有人进门讨要押金,他们挥挥手:“明天再来。” 可蛋壳的明天,并没有到来。 蛋壳公寓杭州总部紧闭的大门 蛋壳崛起 初入职场,蛋壳公寓曾是许多毕业学生的首选。 “蛋壳的房源配套齐全,装修也入眼,就租了。”这是绝大多数租客的第一动机。 因为高价抢占房源,蛋壳和自如两位头部玩家曾一度因“恶性竞争”见诸报端。而在房源数量之外,蛋壳拥有极强的互联网基因,营销水平较同行高出一个段位。它的性价比其实谈不上多优秀,但是各种优惠叠加起来,就是能让人“觉得自己赚了”。 它针对的主要客群,就是刚毕业的“雏鸟”大学生。用户画像是:涉世未深,又怕麻烦。 算不清款项明细,只看见用最大字体突出的“每月低至××元”;实地验房也验不出门道来,甚至在装修上偷工减料,也很难被他们察觉。 韭菜鲜嫩,镰刀入场。 2020年之前,尚且是蛋壳的“当打之年”。它的资金流还算健康,租客即便在租约到期前决定退租,后续流程也一切正常,预付款项会如数退回原处。 但从2020年年中起,蛋壳公寓已然开始失稳,不断有资金链断裂、供应商上门讨薪等负面新闻传出。我在那时租了蛋壳的一间房,付款前问销售:“蛋壳会跑路吗?” 销售信誓旦旦:“蛋壳就算破产,也不会跑路,多半是被别的公司并购。” 转眼间半年过去,眼看到11月底,我就要交出接下来半年的房租。我正在犹豫要不要继续押注蛋壳撑过这半年,就发生了两件事,这两件事直接促成了我的“逃跑”计划。 第一件事,我断网了。 第二件事,我洗澡的时候,被人砸门了。 蛋壳褪色 不仅断网,连报修功能也失灵了。 上网查询才知道,很多租客都断网了,蛋壳方面的说辞是“网络运营商切换”,实际做法则是中断缴费,停掉了宽带。 这件事让我警醒起来,急忙找到了下一套房源。砸门的事则发生在某一天早上,我在淋浴间里听到大门的砰砰声。有租客跑去开了门,门外是一个大姐洪亮的声音,隔着门扇和走廊都清晰可辨。 大概意思是:她是小区物业工作人员,目前房东收不到蛋壳的钱,扬言要收回房源,还要给这个屋子断水断电。 她补充:蛋壳已经几年没交过水费了。 开门的东北小伙愣了神:“我房租是一年付的,这可咋办啊?” 大姐一脸痛心疾首:“你们一定要押一付三!像这种二房东,跑路了怎么办!” 蛋壳公寓常见的房间布局 的确,这是一场危险的博弈:租客担心长租公寓跑路,长租公寓则用尽手段,让租客们的预防措施无效化。 首先,他们在租金上玩花活。 刚毕业的年轻人,一穷二白,月付几乎是唯一可选的付款方式。但蛋壳的套路是:它的月付根本就是“现金贷”,相当于替租客申请一笔为期1年的贷款,由租客每个月按期还贷。 还上了,皆大欢喜。但如果蛋壳暴雷了呢? 它跑路了,房东收回房源了,租客没地方住了。但这笔贷款,是不是还得咬着牙继续还? 在此基础上,蛋壳还搞返利。1800元的房租,它号称每个月返利200元,于是新的宣传噱头出现了:每月“实付1600元”。 问题在于,这笔返利经常是会延后的。在蛋壳的生命末期,返利时间已经拖延到了四五个月以上,近乎遥遥无期。 蛋壳公寓App中的广告示例 有人说:贷款有风险,那么押一付三也能接受。 好,蛋壳的套路又来了:租客选择押一付三(季付),房租立刻上涨一个等级。只有月付、半年付、一年付,才能享受较为优惠的价格。 要么月付,但要承担贷款的风险。 要么季付,但是租金会变高。 要么半年付、一年付,赌你能顺利住满这段时间。 你怎么选? 蛋壳崩塌 断网、停水、停电,只能算一个起点。 事发后,我曾找到销售,询问他相关情况。稍加逼问后,他和盘托出:“内部详情我也不清楚!我也是一脸茫然!宽带之类的一大堆问题,公司也一时解决不了!”还发了三个“流泪”的表情。 长堤溃于蚁穴,大厦从地基崩裂。 当然,如果我查询财报数据,早早就能嗅到危险的气味:蛋壳公寓的亏损额连年扩大,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其净亏损额分别是2.72亿元、13.69亿元和34.37亿元。 网络舆论 长租公寓“高收低租”模式不健康,算是那时的老生常谈。 有点良心的,前期烧钱占领市场,后期再慢慢寻求盈利;“不讲武德”的,收一批租客的年付或半年付租金,马上卷款跑路,留下房东和租客一地鸡毛。 有人对这种拙劣的骗局嗤之以鼻,但消费需求摆在这里,总有人会为蛋壳开出的诱人低价而甘愿冒险。 相同商业模式的长租公寓并不少。2019年,我曾经在搬家时找到一处特别优质的房源:户型宽敞,装修精致,区位优越,新房交付,租金还格外便宜,比市面上的同档次房源低了五六百元以上。 任谁都会为这样的条件心动。但谈着谈着,事情开始走偏了:和租客签约的不是房东本人,甚至不是我爱我家、德佑等老牌中介,而是一家名叫“喔客”的房产托管公司。 根本没听说过,对不对? 高档房源、低廉租金、半年付、二房东,所有可疑要素都集齐了。我和室友历经反复讨论、调查,最终没有签合同。这套豪华房源就这样从我们眼前溜走,仅仅过了2个月,“喔客”暴雷跑路。 仅在杭州,这样的公司至少还有数十家。 友客、沃客、青客、巢客、三彩家、城城找房……这份名单连绵不断,是那个野蛮生长时代的缩影。其中,蛋壳公寓甚至还算一道清流:它选择“高收低租”和“暴力扩张”模式,至少不是纯粹为了圈钱,而是要在长租公寓的烧钱大战中活下去。 但是,这种饮鸩止渴的商业模式终究难以为继:市场挤兑、业态畸形,总有一天会害死它。 在我当时的朋友圈里,也有不少蛋壳公寓的受害者。有人住了大半年,正在面临停网、停保洁的窘境;有人眼看门店员工只剩3个,销售还安慰他“其实情况没有那么严重”。 现在,他们都有了新的生活。人还年轻,损失万把块钱,东山再起还算容易。 而深陷“老赖”困局的蛋壳公寓,还需慢慢偿还当年欠下的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