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天猫代运营|我们和5000位上海人聊了聊他们的心愿时间:2022-07-30 老板,两个酸菜两个肉的,再来碗豆浆。”6月1日清晨7点,新上海人晓东早早坐在了小区门口的包子铺。早餐上桌,他大快朵颐,嘴角随之流露出一道满意的曲线。 据上海发布,6月1日起,全市进入第三阶段,即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 这一天,雨停了,天气转阴,气温还算适宜。晓东在前一天就给自己规划了今天上午的行程:吃一顿小区门口包子铺的早餐,骑共享单车去一趟7公里外的商场,再去驿站取上网购的短袖和凉席。 熟悉的味道和节奏,将人们从被疫情打乱的钝感生活中唤醒。 5月初,淘宝天猫通过官方微博和聚划算百亿补贴“心愿广场”渠道,向上海市民发起了一场消费愿望征集。到现在,已有5000多名上海用户参与了讨论。针对这些愿望,聚划算百亿补贴后续也将上线“上海心愿”专场。 人们在这里讲述自己的经历和向往,发现那些曾在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都成了当下质朴的快乐。以下是几位上海用户的心愿留言。 海归设计师张葵葵:“等了两个月的床垫终于到了” 张葵葵一直在等待一个快递,有2个多月了。 那是她买的床垫。 3月18日,她刚刚搬入上海闵行区七宝镇的新家,备用物件还不齐全,床上连床垫都没有,只好当天临时网上买了一张。然而就在次日,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街道进入了封控期,小区的快递收发也停运了。 无奈,张葵葵只好把冬天的被子垫在床板上,凑合着睡。“晚上感觉背上膈应得很、不舒服,无比想要一款厚软床垫。” 5月8日,上海市邮政快递业发布了第一批复工复产“白名单”,包括顺丰快递、中通、圆通、申通、韵达、菜鸟等20家快递物流企业开始复工,个人散件也慢慢恢复派送。不过,由于当时主要运力仍以保障重点保供物资为先,张葵葵的床垫仍旧没能“流通”起来。 直到5月28日前后,上海快递运力已基本恢复,配送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两天内,张葵葵收到了床垫快件的揽件、派发与到货通知。 床垫铺上的那晚,张葵葵躺在上面左拍拍、右捏捏,然后沉沉睡去。 今天,许多上海人都开启了迟到的“春游”。 宝爸周峰:“这顿气,我有点撒急了” 周峰推门而出,楼道的铁门和螺栓旋即拖长调子、发出吱呀的一声响。 6月1日清晨7点的小区,声音略显刺耳,他带着10岁的儿子,准备去久违的街边饭馆吃个早饭。一路上,儿子夸张地表示,自己想吃灌汤生煎包已经想“疯”了。 前几天,儿子上网课中被发现偷溜到阳台看花,当时正在处理一件急事的周峰彻底“破功”,忍不住骂了儿子一顿;接下来的三天内,这对父子陷入冷战,几乎没有再说一句话。 周峰有些后悔。10岁的男孩,有使不完的精神活力、说不完的碎言碎语,但最近几个月,却只能蜷在阳台上数小鸟、数盆栽的叶子。“这顿气,我有点撒急了。” 这顿早饭,算是两人关系的弥补。 吃完早饭带娃回家,周峰在关楼道铁门时放轻了力道,掏出手机,顺手下单了一款润滑机油;又想了想,找了一套儿子喜欢的汽车模型乐高玩具,加入了购物车。 美食和礼物,是“修复”亲子关系的利器。 便利店员工Ken:“我要补女朋友一个春天” Ken万万没想到,这几个月,自己会和女友隔着一条黄浦江做“牛郎织女”。 他是上海闵行区一家便利店的员工,女友在浦东工作,因为疫情,两人约定的春季婺源之旅也泡汤了。 由于便利店的工作在封控期间停了,Ken改行当起了小区的“楼内团长”。 这是一个退休老人居多的小区。“一开始我只能采购到蔬菜包和肉类,后来看到老人们对粮油、水果都有需求,甚至还有老人在群里说想喝咖啡。我尽量都去联系了。” 团长的工作没有Ken想象得那么简单。每次拿到物资,他都要和社区工作人员反复消杀,提货时要帮不会用手机APP的老人记下新需求,有时候自己还要背着几公斤的蔬菜和肉,爬上没有电梯的五六楼,给腿脚不便的邻居送货。 两个月间,他的手机微信群里,经常有上海老人的语音留言——“小Ken,上次的上海青还有么?”“我家牛奶喝完了,小Ken什么时候再组团啊?” 这一头,Ken在忙着当团长;另一头,女朋友却“吃起了邻居们的醋”。 “有时候忙过头,才发现她之前的消息我都没回,所以觉得很抱歉。”前不久,Ken终于可以卸下团长的工作,他打算买一台记录旅行的相机,“女朋友说我欠了她一个春天,我得补给她。” 6月1日上午,上海的社区、商店依旧很忙碌。 生活的快乐大多时候很简单 “我已经憋了两个月没有在购物平台下过单了,都存在购物车里。”很多上海用户这样留言道。 疫情管控下,人们的既定节奏被打破,一些对生活的新感悟也在生成。在淘宝天猫在微博平台发起的“许愿池”里,800多条回复有喜有泪,有对错过的遗憾,也有对未来的憧憬、对生活的乐观。 部分上海受访者的心愿 家住松江大学城附近的黄先生留言,自己从4月到现在宅在家里,已经胖了15斤,需要减肥,最想买一款Switch的健身环;在上海做建筑设计师的凯迪也正被身上新长的“脂肪”所烦恼,她说,想和好久没见面的朋友约饭,当然,“先得赶紧上手任天堂的运动游戏,瘦下几斤再去见面。” 任职于上海一家工厂的阿力,想要一套当下流行的露营用具,原因是:“儿子问了无数次什么时候可以出门野营、放风筝,我每次都说过两天看看、过两天就好了,这回终于可以不用再骗他了。” 家住浦东的洪女士想赶紧买一台除湿器,因为疫情管控前她刚把北方老家的爸妈接到上海新家,“老人家说上海有些潮。” 有人想替家里的宠物买更多罐头,“感谢居家隔离的这段日子里有小猫咪陪伴,我要给它全天下最好吃的罐头。 有人会利用这个夏天开个小玩笑:“脱毛仪赶紧备上,居家几个月,从多雨的春天到闷热的夏天,人都已经长毛了。” 有人希望工作赶紧走上正轨:“现在用的老电脑比人脑还卡,封控期间还没得换,希望立马上新。” 5月31日,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前一天晚上9点,窗外的烟花鞭炮声此起彼伏,晓东和张葵葵都有些兴奋得睡不着。 那晚,晓东抱着半个冰西瓜追剧到深夜;躺在新床垫上的张葵葵,则又在淘宝天猫的官微上留了一个心愿——“我想要一本新日记本,记下疫情期间帮助过我的人,也记下今后让我感动的人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