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天猫代运营-探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神秘走向理解时间:2023-11-13 在去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路上,我抛给出租车司机余师傅一个问题,他刚刚买了一辆宝马750,以这辆车的价格,足以拿下特斯拉最豪华的Model X。 四十年前,余师傅从安徽老家来到上海,从在街边做蛋炒饭起家,月入二百,后来发展成为了拥有五家餐馆、一家码头和一家超市的老板。 在2019年年末,他决定退休,于是把所有业务转手他人,在疫情开始前一个月到手千万。如今,他还是闲不住,以开出租车为业,只为赚点额外的生活费。 余师傅的年龄显然超出了特斯拉用户平均年龄普遍年轻的范畴。 而他之所以没买特斯拉,首要原因就是对长续航以及跑长途的担忧,即便截至2023年11月,特斯拉已经在中国大陆部署超过11000个超级充电桩,充电远不是问题,但对于年龄偏长的司机来说,从燃油车切换成纯电车依然有一个不小的心理障碍。 而另外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则是今年夏天被广泛渲染的那条新闻,湖南岳阳的一位特斯拉车主不被允许进入当地的三荷机场停车场。虽然后来停车场很快撤下了「禁止特斯拉入内」的标识牌,特斯拉也可以顺利进入该停车场,但特斯拉不能进入机关单位这件事,以讹传讹成为了很多人的广泛认知。 「所有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会存储在中国境内。」 当我把余师傅的疑虑抛给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展示店的销售人员,这是他的解释。确实,特斯拉在2021年10月就已经建成了数据中心,特斯拉官方也曾解释,目前特斯拉车辆的这些数据只离线存储在车内USB设备中,车主和特斯拉均不能远程在线查看。 即便马斯克也曾就特斯拉在中国的数据问题多次表态,但奈何特斯拉作为内地唯一一个外资独资的车企,以及作为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头号选手,每次舆论上的风吹草动,总会引起外界巨大的关注和解读,而马斯克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企业家,也是国内外商业世界中备受关注的对象。 打消潜在消费者的疑虑,就要从神秘走向更真实的理解之路。 百闻不如一见,2023年以来,86万平米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就开始开放邀请外部人士进入工厂参观,从粉丝众多的汽车行业大V,到备受关注的美国加州州长,特斯拉正在源源不断把上海超级工厂作为一个展示窗口,向外界传递出马斯克今年6月来华对这座工厂的赞誉: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工厂之一,造出的车也是全世界最好的车之一。」 1 「作为业内从业人员,曾经以为丰田已经把生产做到极致了,但是特斯拉让我大开眼界。」 这是一位网友看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介绍影片后的评价,特斯拉曾制作过很多解密上海超级工厂的视频,但真正进入到工厂,还是会对特斯拉官方宣传片中的高效和成本控制有了更直观的细节感受。 进入厂区大门之后,就会看到特斯拉所谓「轮子上的仓库」。 数辆货运集装箱卡车正在徐徐开入工厂,他们将会停靠在工厂厂房周边,然后车尾直接对接上厂房的「码头」(货口)上,这样就可以直接把集装箱内的物料送到工厂内部。 这套物流系统细致到什么程度? 比如,特斯拉要在流水线上装配蓝黑两种颜色的物料,而集装箱内的物料就是按照蓝黑两种颜色做好了排列,这大大节省了搬运组装的时间成本,更省却了几乎所有的工厂仓库面积,用流动仓库代替固定仓库的方法,成为特斯拉高效生产的最外在表现。 而进入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内部,探访的第一站就是总装车间。 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流程分别是冲装、焊装、涂装和总装这四大步骤。总装车间算是四大工艺最后的一环,核心就是在涂好油漆的车身基础上,把总成、零件和紧固件安装成一辆完整的车,类似建房子最后一步的「软装」。这部分厂房区域的名字为GA,是英文「General Assembly」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总装。 总装厂房有数十个对接货车的「货口」,一切井然有序。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自动化率达到了95%,这意味着大多数工作都是靠着机器完成。 但总装厂房内,是此次探访中看到制造工人最多的场面。车间内贴着优秀员工的告示牌,展示着得到表彰员工的照片。绵长的流水线最后,数个戴着红色蓝色安全帽的特斯拉员工,正在围着一辆崭新的特斯拉新车,或是手动安装零件,或是用塑胶锤敲打车架细部。 「相比机器自动化的工作,你的管理难度在哪里?」 「难度在于人的稳定性,不论是情绪还是别的方面。」总装厂房内的工作人员告诉我。 2 《马斯克传》中写过,马斯克认为,工厂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与设计一家工厂所需的脑力劳动相比,设计车的脑力劳动不值一提。」 所以,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生产制造工厂,是特斯拉难以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而相比生产最后流程的总装车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焊装车间,则展现出更大的自动化特征。这里被命名为「BIW」,是英文「Body In White」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白车身」,是四大工艺的第二个环节,也就是打造特斯拉汽车的骨架。 相比传统汽车,汽车骨架是特斯拉安全性的最大保证之一。 焊装工艺需要更多自动化机器的参与,这里可以看到大量的机械臂在固定的区域内流畅自如的工作,它们在产线上旋转挥动,按照程序设定好的步骤将热冲压件连接、电焊和打磨,构建起整个汽车的骨架。在产线附近划定好了工作行走区域,偶尔会有打磨产生的火星喷溅出来。 特斯外对外称,在焊装车间,自动化率已经接近100%,这种自动化生产线极大提升了特斯拉生产效率。但这不意味着没有人的参与。焊装车间的工作人员透露,这里实行「三班两运转」的工作方式,也就是三班工人轮流工作。 对外界来说,特斯拉焊装厂房内最核心的部分难得一见,也就是一体式压铸工艺。 《马斯克传》中曾透露,特斯拉一体式压铸工艺的最初动念,就是因为马斯克在把玩一个Model S的玩具车模,他看到玩具车底被压铸成了一整块金属,进而思考到用更大的铸造机来制造更大的真车底盘。最终实现了工艺流程的变革,把底盘制造变成了一个铸造过程极其便宜、简单、快速的东西。 「追求更高精确度并不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主要看你到底有多上心。」马斯克说,「你真的关心精确制造的问题吗?如果你关心,那么你就能让制造过程更精确。」 一体式压铸是特斯拉高效生产的「秘密武器」,其采用了6000吨级的压铸机,主要是生产Model Y车型后底板,把原本需要70多个零件焊接件组成的后底板一次压铸成型,让原本需要一两个小时的工艺,只需要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 更重要的是,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的Model Y后底板遭遇碰撞时,不会有因为存在焊点、焊缝遭受冲击而导致车体被撕裂的情况出现,能够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一体式压铸工艺是对百年汽车制造工艺的革新,特斯拉开创的这项技术也得到国内新能源厂商们的效仿,比如蔚来汽车最先在ET5车型上使用了一体化压铸,而后来小鹏发布G6车型时也宣称使用了这项技术,这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但特斯拉依然保持着领先水平,今年9月外媒曾披露,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已经革新,特斯拉可将电动汽车几乎所有复杂车身底部零件压铸成一个整体,而非仅压铸约400个零部件,这将帮助特斯拉将研发新车的时间可以缩短到18-24个月。 3 如果想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看到特斯拉最新的电动皮卡Cybertruck,你可能要失望了,这辆「难产」的车型,并不在这里生产。 即将到来的11月30日,美国得州的特斯拉工厂将开始交付Cybertruck。从2019年第一次官宣开始,Cybertruck就迟迟未能按照约定的时间投入市场,其制造比设计困难很多,即便如今已经有超过200万买家预定这款汽车,但特斯拉要到2025年才能实现每年出货25万辆Cybertruck。 特斯拉最新的这款汽车吸引了全球无数人的眼球,不光是因为其独特的造型,更因为其中藏着特斯拉无数的科技成功,比如材质上的创新,使用了不锈钢和钛。前不久,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展示了一场暴力测试,用冲锋枪扫射Cybertruck,没有一颗子弹可以穿透它的车身。 而相比Model Y使用的6000吨级一体压铸机,公开资料显示Cybertruck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体压铸机,直接升级到了9000吨。 《马斯克传》曾披露过Cybertruck中的大胆创新,源头依然是马斯克的动念。 从2017年开始,马斯克就与特斯拉首席设计师弗朗茨·冯·霍兹豪森讨论设计皮卡的想法。马斯克特别迷恋1977年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007之海底城》中出现过的一款路特斯Esprit。马斯克以近1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电影拍摄时用过的那辆车,放在特斯拉的设计工作室里做展示。 耐用性是设计这款皮卡的重要一点,设计团队考虑过铝和钛等材质,最终马斯克从设计火箭飞船的材质上得到灵感,他意识到这种富有光泽的不锈钢材质可能也适用于皮卡,不用喷漆也可以承担车辆的结构性负荷,最终选定了30X冷轧不锈钢材质,硬度相比普通铝合金更硬。 钢制车身可以作为车辆的承重结构,而过去是底盘在发挥这一作用。马斯克建议:「我们可以把强度都放在外圈,让车身成为车辆的外骨骼,然后把其他东西都搭在它里面。」 材质的创新也就让这款皮卡外观表现出更多的直线和锐角设计,也让Cybertruck充满了未来感。 但对传统叛逆进行创新的代价是,特斯拉在制造上遇到了重重困难,有分析师认为,「采取了这种非传统的设计,加之特斯拉对铸造技术的依赖,Cybertruck使用模压金属片而不是冲压机械,这种制造技术在刚推出时尚未经过规模验证,很可能阻碍了生产。」 Cybertruck交付的消息一度拉动特斯拉的股价回升,但马斯克在财报会上表示,要实现这款车型的量产,并给实现正向现金流,还需要大量的工作,他试图降低人们对这款电动皮卡的期待,因为「这是一款很棒的产品,但从财务角度来看,它还需要一年到18个月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显著的正向现金流贡献者。」 「第四季度,我们面临很大压力,工厂所有产线都是满负荷24小时在运转。」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特斯拉在10月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股价不佳,一方面是汽车销售收入低于预期,另外一方面也是整车毛利润下滑。对于今年全球要交付180万辆车的特斯拉来说,第四季度要完成的目标更加重要——要交付接近47.6万辆,超过今年第二季度46.6万辆的最好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