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天猫代运营-1600亿美元规模的“惊喜”市场 阿里和拼多多都出手了时间:2024-01-23 如果你经历过2014-2016那几年时间国内的“海淘”热,那一定还记得当时一些来自韩国的商品有多火,比如美妆。如今,中韩之间却吹起了一股“反向海淘”风,韩国消费者乐此不疲地在跨境电商平台抢购中国货。 阿里旗下的AliExpress,是过去一年频繁出现在韩国消费者视野中的“红人”,去年12月更是击败本土巨头11st和Gmarket,作为海外平台创纪录跻身韩国电商平台第二名。相伴而生的还有Choice标识——这是AliExpress的一块新地图(全托管、半托管在前台的展示页面),在消费者的心中意味着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一度被韩国网民称为“蚂蚁地狱”(形容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2023年7月,另一家以低价著称的中国电商Temu也登陆了韩国,把击穿美国市场的“Shop like a billionaire”向韩国消费者输出,让这个市场增加了更多的故事。在这里,Temu实现200万次下载量只用了88天,从7月到11月,有超过60天都位居电商购物应用下载量榜首。 困扰于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的韩国消费市场,对于这些来自海外的低价诱惑难以拒绝。一位韩国消费者直言:“光是被广告吸引就下单了上百万韩元(来自中国电商平台)的商品。它们实在太便宜了!” 电视、Instagram、Line、FaceBook......你能想到的所有线上渠道,几乎都能看到这两家平台的身影。有韩国本地电商从业者对亿邦动力表示,几乎每天都能在各种平台刷到AliExpress的广告。首尔的地铁里也铺满了举着AliExpress快递箱的马东锡——一个在韩国家喻户晓的国民级明星。 平台在前端市场大举投放的背后,更多的中国商家也在涌入。在韩国经营海外仓业务的赵海成向亿邦动力回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来自AliExpress、Temu等平台的商品已经让韩国的关税仓“爆仓”了好几次。 在2023年6月的一次爆仓事件中,韩国关税厅表示,仁川港、平泽港的工作时间从上午9时至下午6时延长到了半夜12时,仅通关就需要2-3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主要港口和机场等待的包裹数量达到60万至70万件。而这些包裹大多数都是从中国发来的。 高增长背后,一些疑问也在浮现:这个小小的国家,为何吸引AliExpress和Temu重金投入?对中国跨境卖家来说,这个突然爆发的市场到底是新的应许之地,还是披着羊皮的狼? 01 AliExpress发力,Temu入场 极致低价搅动韩国电商市场 韩国消费者把来自海外的商品统一称为“海淘”,或是“海外直购”,类似于天猫国际、京东国际在国内的定位。 这是一个只有5000万人口,地理面积与江苏省近似的国家,本地物资相对匮乏,长期依赖进口。相关资料显示,韩国的年进口规模在1000万美元以上,对特定国家依赖程度超过50%的产品共计1176种,其中584种产品主要自中国进口。 虽然韩国人口仅在全世界排第28位,但其电商市场规模却排在全球前列。综合多个统计口径,2022年,韩国网购用户约为4000万(占总人口约80%),电商市场规模在1600亿美金左右,几乎等于整个东南亚电商规模的总和,在全球排名第四。截至2023年初,韩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更是高达97.6%。 不过,AliExpress韩国市场负责人永阳指出,在巨大的市场规模下,韩国尚未形成真正的电商“寡头”。 目前排在第一的是被称为“韩国版亚马逊”的Coupang,作为全品类电商平台,占据了约20%的市场份额。Coupang从2019年开始招募中国卖家入驻,有跨境店和本土店两种开店路径。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10月,Coupang安卓端月活用户达2000万,比第二名高3.42倍。 另一个头部玩家是韩国最大的搜索引擎Naver。Naver在韩国的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Google,集搜索、社交、电商、本地服务于一身,Naver Shopping也是韩国人最常使用的购物软件之一。 “这些韩国本地的电商平台,基本上都有中国卖家的身影。”赵海成说。 受制于地头蛇的强势,外来的电商平台似乎都很难在韩国有较大的起色——2023年之前,鲜有在韩国购物应用下载榜前列冒头的。 转折出现在2023年。全托管,这个被中国电商平台纷纷采用的业务模式在海外市场掀起一股风暴。由平台把控供应链,利用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投放、货代和末端配送的成本,统一用户体验,从为消费者带来极致性价比。AliExpress、Temu都是该模式的代表性玩家。 也是凭借这种模式所带来的低价优势,这一年,AliExpress和Temu在韩国快速崛起,迅速冲到了韩国电商排行榜前列。韩国手机应用分析服务商Wiseapp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止2023年11月,AliExpress和Temu在韩国市场的新增用户数量位居前两位:AliExpress新增371万用户,仅11月活跃用户数量就达707万人;Temu新增354万用户,增幅位居第二,较8月份增长了5倍。 另有数据显示,在一众购物应用中,AliExpress和Temu的使用率为66.6%和68.7%,仅次于韩国本土电商Coupang(91%)。 2023年3月,AliExpress在韩国会展中心召开记者会,宣布将在韩国市场投资1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3亿元)。与此同时,AliExpress开始重点做用户体验,包括在韩国请演员马东锡做代言人,联合菜鸟在韩国落地5日达物流服务,宣布投入100亿韩元清扫平台假货、保障消费者权益等。 此外,永阳表示,AliExpress从APP前台页面改善、语言,乃至整个运营团队,都在进行本地化。 根据官方数据,Choice频道刚上线一个月,AliExpress的订单便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韩国订单的增速更是超过了100%。 亿邦动力获悉的一份AliExpress商家后台截图显示,2024年1月某天,该商家的后台访客数量排名前三的国家依次是西班牙、韩国、巴西。这恰好是AliExpress在2023年的几个重点市场。 在低价风暴的席卷之下,过去一年,AliExpress和Temu的下载量和用户增长数量领跑韩国电商市场。不过,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往往没有忠诚度可言——哪里更便宜就去哪里,因此,如何解决用户留存和用户心智问题也是平台必须面对的。 (图:韩国部分电商平台流量数据) 赵海成指出,AliExpress和Temu在韩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就好比几年前拼多多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找四五千韩元(约25元人民币)的便宜商品,就去AliExpress和Temu;找质量好、价格高的牌子货,就去Coupang,或者一些垂类电商平台。“大家也不可能只下载一个平台在用。”他补充道。 永阳认为,这在某些程度上或许源于AliExpress主推的“千元店”业务,商品价格基本在几千韩元,但AliExpress目前也正在推出更多新的项目。比如,AliExpress正在重推女装类目,客单价在1万-3万韩币之间,“重点是要把中国制造的优质产品带到韩国本地”;另外,AliExpress最近所推出的K-venue频道,也在补充接入一些韩国特色的本地供给。 02 “不得不”海淘的消费者: 低价不是唯一被看重的要素 2023年,AliExpress没有公开海外双11和黑五期间的整体数据,但在前不久的一场韩国媒体沟通会上,相关负责人却披露了韩国双11期间几个数据:女性消费者同比增长386%;11月,大件产品如家电和家具的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了213%和475%。 以大件商家为例,AliExpress所售的要比市面上同类产品便宜很多。同样一个100L的小冰箱,在Hi-mart(韩国版苏宁)要1000美元起步,在AliExpress只需要1000元人民币,如果选白牌货,甚至只需要六七百元。 赵海成指出,在韩国做跨境生意,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选择一些体积较小、客单价在1万-4万韩币之间的商品。他的海外仓所经手的商品,大多是一些裤子、连衣裙、手套、围脖、玩偶、泳衣、明星周边、猫抓板等。“这些产品在韩国市场有相当大的需求。这个价格区间的产品也是最好做的。如果单价过高,囤货的压力也大。” 这些品类的盛行和韩国长期的独身文化有关。吃播、化妆博主,是韩国互联网最受欢迎的频道之一。网红效应往往能带来非常恐怖的消费力——韩国女团MAMAMOO成员华莎在综艺《我独自生活》中的一段牛小肠吃播,曾经一度让韩国牛小肠断供。 发达的互联网业态,精致的生活追求,对应的却是相对匮乏的本地供给,即便本地有众多的电商平台,但它们都面临一个问题:更多专注于某些细分品类和 IP,货品的丰富度远远不够。许多消费者不得不选择更多的购物渠道。 根据韩国海关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韩国跨境电商网购额为4.79万亿韩元(约合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从交易对象来看,海淘中国商品的规模为2.2217万亿韩元,占了韩国用户全部海淘商品的一半。 在AliExpress发力和Temu进入韩国之际,拼多多就有跨境集运,专门服务于从中国寄送到海外的商品。不少身处韩国的中国留学生和韩国本地消费者就用它来下单,尽管时常遇到丢件少件现象。 据赵海成介绍,韩国本地主流的电商平台,货源大多也来自于中国。韩国本地有类似于1688的供货平台,其货品基本由供货商从中国大批量采购,再到韩国本地进行零售。他回忆,几年前,一些稀缺的货品,比如小型电子产品、生活类用品,加价3-5倍也能卖出去。 “韩国东大门的服装,一半以上都原封不动地来自中国。”永阳说。东大门一度是韩国的热门旅游景点,中国人来这儿购物后一看,标签打着“Made in China”的“出口转内销”笑话也常常上演。 “做得成熟一点的韩国卖家,都会直接在1688采购,或是去义乌采购。还有专门负责采购的企业直接在威海、义乌设办公处,给韩国企业提供购买、测评、验货、运输等一条龙服务。”赵海成说道。 但即便如此,受制于文化和语言的阻隔,许多本地电商平台难以真正地深入中国产业带,仍然存在商城货品种类不够丰富的问题。 这也被永阳视为AliExpress和其他韩国本地电商相比最大的优势——来自于中国的电商平台,能够组织起上亿的商品数量并进行分发。“中国供给和本土供给的竞争,我认为是最核心的关键点是,在我们这里能买到的东西,别的平台买不到。这是非常重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消费者购买的决策逻辑是:有没有丰富的商品?有没有好的价格?有没有更快的物流体验?支付是不是足够安全?”永阳谈到,韩国主流声音把AliExpress的成功归功于极致低价,“这是最显性的因素,但更核心是用户体验”。 在韩国消费者普遍的心智中,海淘和本地电商平台的配送时效有明显不同:本地电商平台一般能次日达甚至当日达,而海淘的送达时间一般要一周到十天左右,且受制于海关通关和运输的变数,偶尔还会发生几个月不到的情况。因此,“五日达”的推出是AliExpress在韩国市场重要的一步棋。 AliExpress在韩国还上线了免费配送和免费本地退货服务。这项服务允许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通常是15天内)无理由退货,并将退货商品直接退回至当地地址。 Temu韩国站,采取的策略与其他市场并无不同,除了大幅折扣外,也提供90天的免费退货服务。 赵海成告诉亿邦动力,一般情况下,韩国电商平台退货的单程成本大概在3000韩币(约合16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是个人申请上门回收,费用要涨到4500-5000韩币(约合24-27元人民币)左右。如果消费者单纯地不想要这件商品,需要自行承担退货费用——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也因此,两家中国电商平台的免费退货服务深得人心。没有一个消费者会拒绝包邮和运费险,在YouTube上,甚至已经出现了专门教人薅羊毛的视频。 至于这些被退回的商品,亿邦动力获悉,AliExpress即将上线退回大陆指定地址的服务,商家也可选择本地自提或放弃商品所有权;而对韩国本地电商平台的卖家来说,一般会委托韩国本地的海外仓,在检查商品没有破损、不影响二次售卖的情况下,囤积于此,如果产生订单再从海外仓发货。 当然,面对猛烈进攻的AliExpress和Temu,韩国本地电商平台并非毫无反应,不少平台都开始加大对海淘商品的投入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