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天猫代运营-拼命投流拼命爽:疯狂引流私域的茶叶到底怎么挣钱?时间:2024-05-07 一些茶叶销售团队正在激进地投流并引流至私域。来自平台的数据显示,其ROI非常乐观。更重要的是,这个门类所面对的人群,简直是私域最佳人群: 高客单价、高复购,平均客单在300-500元左右。甚至连用户观看每个茶叶广告的时间,都平均超过60秒。 这个玩法快持续一年时间,且已经开始从一个平台横跨到另一个平台,一个产业带复制到另一个产业带。 在追踪过程中,平台告诉我们,产业带的一手价格优势,正在对整个链条带来压力,也在对货、渠道等,都产生冲击。说更卷也可,说在源头抢夺用户也可。 回到事情本身,早在春节前,见实团队就记录了这个现象,并一路观察和追踪。许多一手数据和结论在不断丰富。4月底时,见实CEO徐志斌第一次在上海私域私享会上,进行了首次分享,今天发布的,即为现场分享部分实录。 如果你是一个像我这样的中年男人,有时还刷刷手机,会发现近期茶叶这类广告会高频出现在你面前。其力度之大,有些超过想象。 每次对一些特别业界现象,加上又正好和私域紧密关联,“见实”团队总是保持很高的关注度。这是因为,类似现象背后,总是意味着一波新浪潮、新玩法出现,或者是某些公司发现了一些新的红利,正在极力获取。 茶叶投流正是如此。 早在春节前,见实就曾提及这一现象,而现在,我们看到这个玩法正在快速放大。见实团队也特别找到了熟悉这个玩法的平台专家,他们用很多后台数据给我们解答了背后的许多问题。包括玩法、内容、ROI等,以及背后正在发生的某些变化。 当然,今天提到的数据,没有这些投流团队给出的,都暂时来自我们的观察和与平台交流时获取。我们也会继续关注,继续分享最新进度给到大家。如果你是这个领域的玩家,欢迎和见实聊聊。 先说第一个背景: 这个投流玩法和此前3月时,视频号发布的春茶季直播激励活动关系不大。当时平台希望在3月29日-4月11日之间,给直播销售春茶的团队一些流量激励。但投流玩法却是4月底时大量出现于微信广告中。新鲜热辣。 第二个背景是: 这个玩法并不是最早出现于视频号,而是先于百度上被试探及验证。去年,也就是2023年618是一个重要时间点。 这几年618、双11电商大节点上,许多品牌的ROI都难以为正,因此不断试探新玩法。这个玩法恰好对应这个点,并于春节前开始成为一部分团队的重点。 目前看,不论是直播还是短视频投流,落地方式有几种: 1、直接唤起微信小程序销售。即使外部平台也是如此。 2、引导添加个微(不是企微,这点很有趣,简单的解释是因为个人信任好建立,而企微在品牌信任上更强),再进行销售转化。 3、直接引导本地页面或微商城下单购买。 4、引流至直播页面,进行直播转化。 目测前两者占去9成以上比例。而后几种形式,在完成销售后,后链路也是动作一致:引流到私域。至于引流到私域后的运营和转化细节,就不再这里展开,毕竟,这是很多私域团队的基本功。 加上茶叶面对的人群,6-7成为35-65岁男性,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中年男人,集中在新一线、二线城市。如果在公司,则喝茶叶这件事情就是高频因此复购次数非常高,对价格还不是特别敏感。 看这些广告时,发现投流团队对人群非常清楚,因为他们在素材里直接就喊:叔叔阿姨们你们好。重要的是叔叔们。 男性私域的一大特点,就是转化非常痛快。见实此前也曾组织会员前往一家钓鱼领域的团队游学,应该还记得他们讲过男性的复购率、客单价、忠诚度这些环节让人垂涎的数据,都好的惊人。 茶叶看来不差,客单价都普遍在300-500元左右。 通常在这里,会有两个问题: 一是他们的加粉率是多少? 二是订单转化率多少? 两个数据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过有两组数据倒是可以辅助: 见实特别向平台做了了解,他们告诉见实,这些投放仅前端ROI能稳定在2左右。如果再看沉淀到私域、复购率,这笔买卖非常划算。 此外,这些团队的复投率非常高,几乎可以用通投、拉满来形容。 见实会员群里曾讨论过相关链路的数据,销售后沉淀转为私域用户的数据,最高可至60-70%。 这应该部分回答了上面的疑问,也解释了这个产业为什么突然大量投流的原因。 仅从茶叶这个门类看,引流到私域是一个超级重点。甚至有些广告素材中,出镜的主播都直接讲:现在茶叶不好卖了。这也意味着,现在市场极度内卷的情况下,私域正在成为竞争的胜负手。 加上刚才提到的高复购特点,让茶叶销售、“卖茶小妹”,从一开始就是私域的最好品类之一,甚至最早微商时代也是如此。没有理由到私域最好的阶段,反而放弃。 在讨论中,平台传递出几个信息,让我们觉得是非常值得当下参考。 一是,投流的商家,多以产业带一手商家为主。 尤其是生产+销售型的商家。这是因为相对价格有优势,一手供货,才能在流量内卷面前确立优势。相反,品牌和渠道本身反而不占优,这些环节的压力开始显现。 顺着这个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相似特点的玩家在迅速脱颖而出。 例如,就在茶叶广告大量出现在面前时,我们还看到了五常大米、陈皮、海参、玉石等等领域的广告,都具备相似的产业带特点。 但品牌不占优这个观察,还是要聊一聊: 目前我们和产业其他茶叶品牌沟通的情况看,这个点目前在业界还没有体现出来。因为公域的投流成本目前还能支撑(有知名茶叶品牌告诉见实,他们目前投流ROI也在2左右,和刚提及的数据相当),所以品牌优势仍在。 二是如果生产和销售型的团队往前顶,产业的配合就会用新形式展开。 从现有配合看,有些团队供应链成熟,所以追求跑货为主,低价快速引流。有些则有着较强的主播团队和直播运营能力,会走高客单价品转化。有的则擅长私域转化,聚焦线索获取。这些团队既分开发力,也在互相配合。 在看广告的时候,大家会发现,主要素材翻来覆去就几种: - 主打优惠,如99或138,就恨不得给你几大罐茶叶,外加一堆茶具什么的。 - 主打原产地,如宣称自己是某原产地多少号茶农,或者身后就是仓库、茶厂等。 - 主打人设,如自己是茶二代、茶三代,或者专业帮大家挑好茶的人,不愿意让中间商挣到差价等。 实际表现中,长混剪反而成为走量最好的内容素材。基本很多广告素材都能剪到两三分钟。先放人设,再讲原产地,然后是优惠。 这带来的结果,是其中一个平台上,用户观看广告视频的时长,都平均在60秒往上。微信上应该不到,在20-30秒之间。这是广告素材出现的场景决定的。 这个时长表现也是其他人群面对广告时很少具备的。有时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年男人会这么喜欢看广告。 类似素材风格,此前在其他行业中很多见,如见实和刚才欧诗漫珍珠CEO在私享会外小聊时,她就提到类似广告素材和特点,几乎如数家珍。刚提到的其他相似产业广告(如珠宝和玉石行业),运用类似素材原则,能将客单稳定在大几千、上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