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淘宝代运营-外卖小哥涌入抖音拍视频 已经有人火了时间:2024-07-08 繁忙的都市中,车水马龙。外卖小哥们总是骑着小电驴匆匆而过,让蓝色或黄色的制服成为一抹鲜亮的剪影。 然而近年来,他们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职业生活。 从忙碌的送餐间隙到雨中的奔波,他们只需在头盔上固定一台运动相机,就可以用镜头拍摄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辛勤的自我。 这些拍摄好的作品以短视频为主。打开抖音,就会发现有不少外卖骑手入驻其中,发布的各种视频虽然大多朴实无华,却以其内容的真实性和生活化赢得了人们的关注。 在抖音上,这些视频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面向消费者的toC内容,以及面向行业内人士的toB内容。 前者如老六,以乐观幽默的叙述方式,记录下了送餐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趣事和小插曲,在忙碌中也散发着活力和快乐,让人在欢笑中感受到外卖小哥的不易与坚持。 后者如阿坤外卖仔,走专业路线,分享外卖行业的实用经验和技巧,如租外卖车时需要注意的事项、用于提高送餐效率的技巧等,为新人骑手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这种多样化的创作,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也展现了外卖小哥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其实,对于外卖骑手这类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者来说,主业的工作压力就已经很大了。 之所以能够坚持在百忙之中拍摄和剪辑短视频,除了个人兴趣,主要是因为这些视频能为他们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视频的流量激励、品牌投放的广告费用、橱窗挂车的卖货收入,都是自媒体副业的盈利来源。 同时,通过社交媒体,他们建立起了更广泛的社会连接。有外卖小哥表示,分享个人故事和经验技巧,让他们获得了一些线下人气和声望。 此外,这些视频也给拍摄的外卖员们带来了情绪价值,每一次点击、每一条评论,都是对他们努力的认可和慰藉。 通过这些视频,外界得以更深入地了解外卖行业,增进了对外卖员群体的尊重与理解。 不过,对于很多拍摄抖音视频的外卖骑手而言,他们可能并未考虑太多。其初衷不过是分享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和真实感受,或者因为受到同行中某些优秀示范者的启发而开始效仿,并不奢求什么一夜爆红。 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找到一条增加收入的途径,自己的生活也得到积极的关注和反馈,就已经足够感到欣慰了。 自媒体为劳动者提供新舞台 随着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们加入这场创作热潮中。 网约车司机、卡车司机、保安、保洁员、家政阿姨……这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劳动者,纷纷在社交媒体上记录和分享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通过朴素的镜头语言,将自己的故事带到公众面前。 有的直拍长途卡车的驾驶过程,和网友一起穿越昼夜;有的记录网约车日常点滴,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接单跑车的一天;还有的积极分享生活智慧和家政技能,成了网友们的“赛博干妈”。 尽管这些视频未经专业打磨,却因那份纯粹的真实感而触动人心。这正是独属于普通人视角的魅力。 在充斥着“精加工”内容的网络环境中,这种未经雕琢的原始片段犹如一股清流。观众不仅从中获取了信息,得以一窥各行各业的真实面貌,更感受到了劳动者的辛劳与坚韧,激发了对普通职业者的尊重与共情。 对于这些内容创作者而言,自媒体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新舞台,让他们从社会的角落走到聚光灯下。在这里,他们不再是被忽视的“小人物”,而是成为了可以发声、被看见的主体。他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分享,他们的价值被更多人认可,甚至还能借此赢得经济上的回馈。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自媒体并非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 在创作的过程中,如何平衡忙碌的主业与自媒体副业、如何保持创作的热情和动力、如何应对网络上的负面评论……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们一一面对和解决。 更重要的是,观众们被某种职业的工作生活内容所吸引,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关注点紧紧绑定于特定的职业符号。那么一旦主业身份发生变化,就可能面临关注度和影响力骤降的风险。 以“反诈老陈”为例。曾经以“反诈民警”身份走红的他,在辞去公职后,流量和收入都大不如前。 2月24日,“反诈老陈”发布视频,在全国求职竞聘协警,引来热议。网友们的解读具体如何尚且不论,但从整体舆论风向来看,公众对他的关注和信赖都在流失。 毕竟,观众之所以喜欢看他的直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有警察身份的光环加持,是被民警和网红主播连线时产生的矛盾感和戏剧感所吸引。 但当他脱下警服,反诈警察老陈的形象被普通人老陈取代,创作内容也并非充实有趣的防诈干货、反诈技巧,原本获得的大量观众自然会迅速流失。 因此,对于自媒体平台上的职业劳动者来说,如何在保持主业稳定的同时,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并且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维持内容的真实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