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 杭州天猫代运营-国潮在“县” 曹县重回C位:不始于汉服 更不止于汉服
详细内容

杭州天猫代运营-国潮在“县” 曹县重回C位:不始于汉服 更不止于汉服

时间:2024-09-07     【转载】

中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大城市与小县城之间迁徙,敏锐地追逐着经济的热浪;中国有这样一批企业,将下沉市场视为向上增长的空间,将行业引入万店时代;中国还有这样一些地方,他们一度游离于新消费的主流叙事之外,却有旺盛的“钱力”需要释放。

一项技艺的传承,一款产品的经营,一个产业的兴盛,一个县城的走红,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产业集聚乡镇,农田连接市井,勾勒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县域经济的恢弘脉络。

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特别推出「国潮在“县”」系列,一同走进县域经济的汪洋大海,挖掘地方特色产业崛起的真相,共探国潮时代千行百业在县域热土上的生长趋势。

三年前,一位还没过气的网红在短视频平台坚持不懈地呼喊着“666”,把山东菏泽曹县送上了“宇宙中心”的位置。

潮起潮落,这位网红连同他所为之骄傲的小县城,很快就成了互联网上无人在意的角落,这块掺杂了骄傲与自嘲的牌子没能等到竣工的那天。曾经高呼“宁要曹县一张,不要纽约一套房”的网民,对于这块牌子产生了生理性不适,我可以捧你,但你别真信。

可万万没想到,“红到深处自然黑”并不是曹县的宿命,这座鲁西南小县城在龙年春节实现了翻红。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以马面裙为主的龙年拜年服饰销售额超过3亿元。而在2023年,曹县汉服销售额达到72.15亿元,曹县生产的汉服占全国汉服市场四成份额。

以产业为支撑,爆红看运气,翻红靠实力,长红则是选对发展路线后的必然结果。而这条路线,是以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县域原有产业经济发展的“曹县模式”。流量只是衬托,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所以退去的潮水并没有动摇曹县发展的根基。

本期「国潮在“县”」走入曹县,拆解这座伴随国潮崛起的山东小县城从网红到长红的产业之本。从芦笋之乡到木业之都,再到中国第二的淘宝村与中国第一的汉服集群,拨开泼天流量的迷雾,尝试还原一个真实的曹县。

芦笋之乡,木艺之都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鲁豫两省八县交界处,是山东省首批20个省管县之一 ,既是山东省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县。

在网络上爆火之前的曹县,很长一段时间都躺在中国的贫困县名单里。甚至直到2017年,曹县还被“评为”山东菏泽贫困县(人口多导致人均GDP全省并列倒一),作为扶贫攻坚的重点对象。

变富之路各有特色,但贫穷的原因大致相同:产业单一,人力流失。

在找到新的增长点之前,曹县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当地人外出务工的收入带动。资料显示,2005年,曹县对外输出20万农村劳动力,劳务收入达到17亿元,占据曹县GDP总量的30%。

而留在本地的大部分是务农人员。与很多北方县城一样,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曹县种植业发达,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疏松的土壤富含有机质,透光性好,光照与雨水充足,黄河流域自古就是棉产区,曹县早在明清时期就是棉花产地,这也为后来的服装加工产业崛起埋下了伏笔。

同时,曹县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宜芦笋种植。自20世纪80年代起,芦笋种植、加工与出口逐渐成为曹县的第一条致富路。

芦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是其他蔬菜和水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世界十大蔬菜之首”。

2003年,曹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芦笋之乡”。目前,曹县芦笋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优质芦笋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六分之一,芦笋罐头出口量占全国的70%,是中国最大的绿色芦笋生产基地。曹县现有大型龙头加工企业24家,年加工生产能力15万吨,芦笋产业的年产值达到了35亿元。

与曹县隔济宁相望的枣庄与临沂,以更加出圈的黄桃建立起果蔬罐头产业带,而位于曹县青堌集镇的菏泽盛庆食品有限公司,已经凭借芦笋罐头成长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盛庆食品探索出“一根芦笋卖三国”的外贸模式,把一根芦笋切成三节做成罐头,笋尖卖到法国,笋段卖到德国,笋根卖到西班牙。

在承接互联网流量的“泼天富贵”之前,曹县的另一大支柱产业是林木经济。从实木板、胶合板、复合板等几十种板材,到成套实木家具,再到树皮制成的工艺品,以及废弃锯末和木屑制品,曹县林木经济被称为一棵树撑起的百亿产业链。

曹县历来被称为“中国柳编之乡”“中国杨木加工之乡”“中国泡桐加工之乡”,还曾先后获得“中国木艺之都”“国家家居产业示范园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拥有悠久的木雕历史,凭借种类繁多的工艺样式,曹县木雕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其中,曹县的庄寨镇是全国最大的木制品加工地、全国最大的桐木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桐木加工出口创汇基地。

据《菏泽日报》于2023年底的报道,曹县林木加工产业覆盖全县26个镇街,全县各类木制品加工企业6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291家,木材加工专业镇8个、专业村136个,个体加工户2万余户,是全国三大千亿级林木加工产业聚集区之一。

另据现任曹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张龙飞介绍,曹县木制品销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木制品电商销售额占淘宝、天猫等网络平台的40%,多个类目产品居全国第一位。目前阿里巴巴批发网站上线曹县木制品企业4000余家。

在网友的调侃中,“中国不能失去曹县,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但实际上,有一个国家更加不能失去曹县,那就是日本。

在电商接棒成为经济带动力之前,曹县是木艺之都,而曹县的木制品,最主要的就是棺木。

在日本的习俗中,去世的人要被放入棺中一同火化。日本人非常注重仪式感,棺木的选择更是不能马虎:轻便易燃、严丝合缝、典雅美观,缺一不可。

曹县历来是“泡桐之乡”,泡桐树三年成材,五年成林,生长期很短,但有一个缺点就是质量太轻,不符合市场对家具用料的要求,但却是棺木的首选。

庄寨镇就是一个典型的“棺材小镇”,凭借优质的木材资源、明清流传下来的非遗木雕技艺以及价格优势,加上当地人研究日本文化传统,细心洞察日本人的心理,逐渐垄断了日本棺材市场。

每年,上百万口棺材从曹县销往日本,甚至有大量日本买家专程来到曹县定制棺材。东京电视台曾专门跑到庄寨镇实地录了一期节目,日本媒体的报道中还曾提到,曹县棺材占据了日本市场的九成之多。

棺木产业发展起来之后,带动了另一个产业的发展——寿衣。

不同于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寿衣的制作与生产极为考究,对于裁缝的手艺要求极高。与销往日本的棺材一样,都是以工艺品的标准来制作。

一批手艺精湛的裁缝,为后来曹县真正的崛起埋下了伏笔。戏服加工逐渐形成规模,曹县逐渐成为演出服的加工基地和集散地。

演出戏服不仅供应影视剧组,还有影楼服饰,逐渐发展为曹县的另一大支柱产业。

如今,曹县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影视服饰生产基地,占据了淘宝表演服饰产品70%的销售额。


网站导航

铸淘电商 保驾护航



专业;专注;专心

 “铸淘”── 千锤百炼,百炼成淘。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并非偶然的


TEL

18758141869

扫一扫关注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浏览
手机站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