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天猫代运营-上海姑娘和闺蜜创业,卖杂货年销4亿,3年暴涨500%时间:2025-08-07 九年前,日本新干线东京站附近酒馆,两位职场女性的一次小酌,催化了一家家居跨国公司的诞生。 对谈中,韩冬霜听闻好友山田久美子感叹40岁女性在日本职场生存不易,随即发起一则提议:“如果做女职员没什么挑战的话,那你可以和我一起做女社长。” 2018年,家居品牌“霜山”成立,品牌名从两位创始人的姓名中各取一字。 从主攻收纳开始,再进入厨具、家清、户外领域,定位“实用与美”的霜山,一路从垂类选手长成多品类家居品牌,2024年销售额超过4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5亿元,其中天猫渠道营收占比七成。
韩冬霜是80后,辽宁人,从小热爱画画,大学念的是美术教育专业。好友们眼中,她是“活泼大胆”“脑洞很大”“喜欢挑战”的,自创业以来,她将自己在家居、烘焙、咖啡、品酒等领域的兴趣,都发展成了人生事业。 她告诉我们,自己敢想敢做的底气,来自母亲在精神和行动上的支持: “妈妈对我说过:‘我这一辈子过得很平庸,没有发财,也没有做到自我价值实现,不足以给你人生建议,但至少我可以给你自由,所以放手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创业之前,韩冬霜曾供职于诺基亚通信,在上海长宁区租过一间小公寓,对门恰好是一家日本家居品牌的国内办事处。 办事处撤离那年,遗留下大量待清理的样品,韩冬霜主动接手过来搬回家中,又将它们一件一件“搬”到了淘宝网上,以此为契机,开始作为个人卖家销售家居用品。 “旺旺的叮咚声每天此起彼伏,根本不需要做广告,都是定向搜索成交,每个月赚几万块,同龄人工资只有三五千,我成了一个小富婆。” 2007年,韩冬霜辞职,正式注册公司,主营海外品牌的代理业务。据她介绍,十多年来,她的出境记录达120多次,公司累计引入近400个海外品牌、超15000个单品,帮助不少日本品牌在国内首次触网。 向日本工厂拿货过程中,公司慢慢组建起一支设计师团队,倒推供应链做产品修改,让尺寸、颜色等细节都更适配国内需求。 代理品牌沉淀下行业经验和资源,加之好友一拍即合,霜山顺势成立了,希望以自主品牌的模式,为普通人打造兼具实用属性和审美体验的家居好物。 “当你的客户足够信任你,不论你推出什么东西,他们都敢试一试,这就是做品牌的意义。” 天下网商总结出霜山近年来快速崛起的几个关键: 一是精准捕捉需求红利,扩充产品矩阵承接爆发。 2020年疫情期间,居家下厨热兴起,霜山抓住消费者需求推出泼油锅、料理工具等爆品,拓展厨具品类;之后,品牌从日本代工逐渐转向国内供应链,贴合95后“产地无光环,好用即王道”的消费观念; 二是把博主和粉丝变成“编外员工”,以用户共创驱动产品创新。 通过100+粉丝群、1000+博主的高频互动,收集用户痛点、助推产品迭代;以“星探模式”筛选博主,专注真实测评,使天猫品牌词搜索占比超50%,复购率达40%,形成从信任到口碑的正循环; 三是供应链本土化与SKU精简策略,打造“实用与美”的品牌壁垒。 供应链端,从深耕日本工厂到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工厂,控制成本并灵活响应需求;SKU管理上,删除20%的低效品(如9.9元引流款),同时维持中高端定价、经典设计风格,重点满足30—40岁中产女性人群对实用和美学的双重诉求。 “家居百货行业就像一座迷雾丛林。”在韩冬霜看来,家居行业天然具备分散的特点,即便如宜家这样的巨头企业,在国内的市占率不到3%,因此,对品牌们而言,做好自己比忧虑竞争更重要。 如今,除了品牌和代理业务,韩冬霜的“副业”也开展起来。 在线下,她开出了自己的多家杂货店、面包店、咖啡店和酒吧。在她的日式面包店DEAR YOU中,卖58元的水果三明治里,葡萄是剥好皮的;一份生吐司售价88元,每天限量200份,被一些小红书用户称为“吐司界的爱马仕”。 |